村长热情地帮忙办理了户口迁出手续,并对陶十三夸赞有加,说她一个人拉扯几个孩子不容易。
  “你公婆糊涂啊!”
  把手续交给她的时候,村长还是没忍住叹了一口气。
  赵家的事情,村里谁不知道啊。
  毕竟八个大活人,孤儿寡母的,阵仗那么大的,从赵家搬出来。
  陶十三那段时间,也是一直带着几个孩子山上山下到处跑。
  村里人只是没人当着赵家人,以及陶十三的面说什么,可背后这一个多月,村里的八卦全都是围着赵家人说的。
  都说赵父赵母两个老的那个心都偏到胳肢窝了。
  老二战死了,他们对老二留下来的孤儿寡母也不说照顾几分,反而后脚就给赶出去了。
  还有说赵家几兄弟也是白眼狼,为了一点小利益,把老二留下的孤儿寡母赶走了。
  反正话里话外,这赵家里里外外,除了二房这些受害者,其他都是犹如豺狼虎豹一样的存在。
  流言最开始出来的时候,赵家的人也试图解释了一下。
  可这人吧,都是同情弱者。
  而且,赵老二确实也是才死。
  说句不好听的,这棺材板都还没盖,尸体估计都还热乎着,这赵家人就这么对待他的妻儿。
  有些背后说得狠的,都在说赵老大几兄弟这么做,也不怕赵老二回来找他们。
  这话当时正好又被赵老三媳妇给听到了,那叫一个气。
  可是任凭他们怎么解释,村里人都不听。
  毕竟,说得好听叫分家,可谁家老人分家,单独分一家出去的。
  还是孤儿寡母,其他有手有脚,有男人的不分出去,偏偏就分这孤儿寡母出去。
  当初村里时不时就有婶子媳妇跑来凑热闹。
  有些人还套了几个孩子都话。
  毕竟是小孩子,能知道个什么弯弯绕绕。
  人家问什么,也就老实说了什么。
  有好事的问,为啥把他们分出来。
  赵大丫几个就说是因为娘干活回来想吃饭,可是奶奶不允许,还让她去干活儿,一气之下就把他们分出来了。
  嗯……
  这确实也算是真话。
  还有人问分家他们分了什么。
  几个孩子就七嘴八舌把分到的东西都给说了一遍。
  孩子小,不知道内里的各种意义,只知道实话实说。
  可是村里人知道这分家,赵家人就只分了母子几个锅碗瓢盆,还有家里的破衣烂衫,一粒粮食都没有的时候,看着赵家人的眼神都不对了。
  反正不管怎么说,这赵家的人,在村里,也算是出了名的了。
  只是,这名声不怎么好听而已。
  话又说回当下。
  陶十三和村长寒暄了几句,就拿着办好的资料准备回县里了。
  村长摸着胡子,点点头,“你也算是苦尽甘来了,照顾好自已和几个孩子,有份工作,怎么也比土里刨食要好得多。”
  陶十三点点头,好不好的,且看以后再说吧。
  反正,现在她挺好的。
  只是她挺奇怪的,这赵家人,居然这么久了,都没有来闹。
  难道说,赵父赵母还没发现钱少了?
  亦或者,发现了,可也不好意思闹?
  反正这也不关她的事儿,她只拿了自已该拿的。
  不该拿的,她是一分没动。
  古人都说,这人吧,不经念叨。
  这不,她刚从村长家里出来,还没走多远,就遇到了从地里回来的赵母几人。
  赵母看到她,冷哼了一声。
  “有些人,就是没有良心,明明是自已要分家的,还在心里头到处说是家里对她不好,真不知道这良心是不是都被狗吃了!”
  阴阳怪气的,陶十三只是看了一眼,根本没打算理会。
  可她越是不理会,赵母就越是生气!
  “老二媳妇,你现在见着人都不喊了吗!你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婆母!”
  “我们不是分家了吗?你儿子都没了,你还指望我一个丧夫的寡妇孝顺你?你是生我还是养我了?”
  陶十三就纳闷了,这人是记吃不记打是不是。
  之前还像个鹌鹑,怎么今天就改性子,又有胆子跑她面前来张牙舞爪了?
  这是吃了龙胆还是虎胆了?这么有胆?
  “你!”
  赵母那叫有一个气啊!
  “行,你真是好得很,老二没了,你这就不把我们放在眼里了是吧!”
  “我把你放眼里干啥玩意?碍眼!”
  陶十三直接怼了一句,转身就要走。
  可赵母不乐意了啊。
  张嘴还想骂来着,只见背对着她都陶十三,突然弯腰从地上捡了一块石头。
  捏在手上,一阵风吹过,石头变成了石粉。
  赵母被这阵风吹得一哆嗦,嘴巴张着,愣是发不出声音来。
  她感觉自已的喉咙被什么卡住了,不难受,但是吓人。
  脖子凉幽幽的,忒吓人。
  直到陶十三走远了,她才吹散了这阵凉意。
  “这老二媳妇怎么越来越吓人了……”
  陶十三收回神识,慢悠悠的赶路。
  路过大河的时候,她停住了脚步。
  这两天吃野鸡肉也有点吃腻了。
  可以换换口味了。
  鱼肉就挺不错的,这老长一条河,肯定鱼也有大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