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色文学 > 穿越历史 > 骗了康熙 > 第342节
  “谢大人的恩赏。”小刘张犹豫了一下,终究还是拿走了桌上的银子。
  宫里的太监们,无论官职和实权的大小,就没有不爱钱的。
  全体御前大臣,每人一间专用的小值房。人在门开,人走锁门,彼此之间互不干扰。
  玉柱书桌的抽屉里,摆了五两一锭的银子,共二十个,也就是一百两银子。
  银子太重了,揣怀里死沉,随身携带也很不方便。
  搁抽屉里,就挺好的。玉柱想赏谁了,拉开抽屉就可以直接拿银子了。
  和带刀一等虾不同,玉柱这个御前大臣最重要的职责,并不是巡视乾清宫,而是引见重臣陛见。
  照宫里的规矩,只要不是内务府或是乾清宫的官员,都属于是外臣。
  封疆大吏抵京后的进宫陛见,必须在御前大臣的带领下,去拜见康熙。
  各个京衙虽然都封了印,但是,南书房、兵部和京郊的馆驿等重要的衙署,日常皆有人值守。
  一大早,山西巡抚苏克济,便递了牌子进宫。
  只是,康熙一直在看书,却没有召见苏克济。
  陪在老皇帝的身边,玉柱必须多思多想。
  据玉柱的私下猜测,只怕是苏克济在山西办理赈灾不利,导致流民往京城这边涌来,被老皇帝故意晾着了吧?
  直到,康熙用罢了午膳,这才召见了苏克济。
  玉柱接了口谕后,赶到西华门前,领了苏克济进宫。
  这苏克济,内务府正黄旗下包衣出身,历任笔贴式、三等侍卫、二等侍卫、一等侍卫。
  等噶礼升迁为两江总督后,苏克济便接任了山西巡抚,可谓是官运亨通了。
  玉柱和苏克济,素无交情,再加上康熙正恼火着他,路上自然也没啥可聊的。
  可是,令玉柱没有想到的是,苏克济居然小声说:“不瞒玉侯,在下和令尊隆老大人,乃是旧识,交情尚可。”
  听话听音儿。
  玉柱心想,这就意味着,苏克济其实和隆科多很熟了。
  嗯,隆科多以三等侍卫入仕,认识同为侍卫的苏克济,倒也顺理成章。
  只是,隆科多爱钱如命,尤其是擅长敲人家的竹杠。
  莫非,苏克济给隆科多塞过银子?
  知父莫若子。
  凡是和隆科多相交甚密的朋友,基本上,都给隆科多塞过银子。
  玉柱心里明白,苏克济是想打听康熙为何冷落了他这么久的内幕消息。
  可问题是,你苏克济算老几?凭什么要玉柱在众目睽睽之下,担着大风险的通风报信?
  嘿嘿,门儿都没有啊!
  面对苏克济的试探,玉柱这个老油条,只是笑了笑,却没吱声。
  见玉柱不买隆科多的帐,苏克济也是老江湖了,他立时就明白了,皇帝很生气,后果很严重。
  果然,玉柱进去引见之后,隔着老远,苏克济就听见了康熙的怒吼声:“让那个狗奴才,膝行进来。”
  膝行,也就是跪在地上,手脚并用的爬行。
  苏克济爬进去后,还没来得及行大礼,就被康熙一脚踢翻在地上。
  “狗奴才,朕命你好好的抚民,你倒好,赈灾的粥棚数量也敢造假?”康熙怒不可遏的厉声质问苏克济。
  玉柱在一旁冷眼旁观,苏克济挨了踢之后,装作瑟瑟发抖的样子,其实并不是真的很害怕。
  也是,苏克济当过一等侍卫,应该非常熟悉康熙的脾气。
  打而不罚,一向是康熙的老习惯。
  只要挨了踢,让皇帝撒了气,准没大事儿!
  康熙一直很警惕汉人造反。但是,只要是灾区,康熙也颇为舍得豁免灾区钱粮。
  客观的说,除了五次豁免天下钱粮的乾隆之外,到目前为止,康熙是豁免钱粮次数最多的皇帝,没有之一。
  归根到底,旗人太少了,不足以控制整个大清。这就逼着康熙,必须与汉族士大夫和地主乡绅们,共治天下。
  第381章 玉抚台
  开年之后,康熙便下了旨,废除胤礽的太子之位,圈禁于咸安宫中。
  这一次,康熙没有做妖,只字未提新立太子之事。
  老八他们惦记着新太子之位,个个都很安分。所以,康熙第二次废除太子,这么大的事儿,竟然是波澜不惊的办成了。
  玉柱奉旨,带着侍卫们,把胤礽及其妻小,全都带进了咸安宫里。
  如果说,一废太子之时,胤礽全无谋反之心,纯粹是被康熙耍流氓,故意诬陷的罪名。
  那么,二废太子之前,胤礽确有反心,更在暗中采取了行动,努力抓取京城里的兵权。
  不过,太子胤礽的二次被废,对于玉柱而言,其实极为有利。
  将来的那一夜,如果胤礽没倒,那就真有大麻烦了。
  老皇帝猝死,太子即位,名正言顺。
  到目前为止,老八还做着当上储君的清秋大梦。
  可是,玉柱比谁都清楚,从此后,康熙再也不可能立太子了!
  咸安宫里,胤礽的所有妻妾和子女,几乎都在,惟独少了個弘晳。
  弘晳,其实是胤礽的第二子。只因同胞哥哥夭折了,没有活到序齿的岁数,他才变成了皇长孙。
  当然了,玉柱比谁都清楚,由于康熙的格外宠爱,弘晳其实一直就住在乾清宫里。
  作为御前大臣兼内务府总管,玉柱也和弘晳打过不少次的交道。
  只不过,因为弘晳的身份格外之敏感,玉柱和他仅仅是点头之交罢了。
  与上次不同,这一次,毓庆宫里的物件,绝大部分都被封存了,而不许胤礽带进咸安宫里。
  康熙的意思,玉柱自然看得很很透,。
  这一次,康熙废了胤礽之后,这位前太子,就永无出咸安宫之日了。
  老大只是个郡王而已,康熙可以允许他被圈禁于郡王府内。
  胤礽就不同了,必须被关在康熙的眼皮子底下,老皇帝才有可能稍稍放心。
  忙活了三天,玉柱事无巨细的向康熙禀报胤礽的事。
  老皇帝大为满意,随即唤了张廷玉进来。
  “玉柱听旨。”张廷玉深深的看了眼玉柱,心里很想骂娘,却无力吐槽。
  张廷玉熬了多少年,才熬到了如今的从五品芝麻小官,人家玉柱短短的几年间,已成封疆大吏。
  “臣玉柱,恭聆圣谕。”玉柱知道,答案即将揭晓了,赶紧跪下行了大礼。
  “内阁奉上谕,著内阁学士玉柱,赏加兵部右侍郎、都察院右副都御史、提督军务衔,授偏沅巡抚。特赐遏必隆刀,其通省武官,悉听节制,钦此。”张廷玉抑扬顿挫的念完了旨意。
  玉柱原本以为会去四川,却没料到,康熙竟然派了他去了偏沅省。
  一时间,玉柱也不及多想,赶紧抬起双手,接过了旨意。
  “臣玉柱,领旨谢恩。”
  偏沅省,即湖南省也。
  康熙三年,湖广省分为两省,以洞庭湖为界。洞庭湖以北,为湖广巡抚管辖,以南的则为偏沅巡抚的辖区。
  比较有趣的是,湖广右布政使,迁往长沙府后,改为了湖南布政使。
  但是,全省官僚之首的巡抚,却依旧称为偏沅巡抚,而不是湖南巡抚。
  等张廷玉走后,康熙把玉柱叫到了跟前,拉着他的手,语重心长的说:“现任偏沅巡抚潘宗洛无能透顶,导致永顺、辰州、沅州、宝庆四府之地,竟成土匪遍地之势,百万黎庶困于水火之中……”
  康熙早有准备,命魏珠摊开了偏沅的军事舆图,详细的给玉柱介绍了匪患蔓延的情况。
  君臣二人,足足谈了五个时辰。末了,玉柱刚张嘴,想提要求了。
  就见康熙摆了摆手,说:“只许你携曹佳氏及二妾,通房侍婢不限。”
  既然老皇帝已经把话说死了,玉柱也不敢得寸进尺的多提要求,只得点头答应了。
  直到凌晨时分,诺罗布进宫来交接后,玉柱才从宫里出来,乘官轿回府。
  果然如玉柱所料,接任步军统领的正是隆科多。
  只是,玉柱身上的三个要职,隆科多只接手了掌握兵权的九门提督而已。
  至于,内务府总管和御前大臣,则被他人所取代了。
  因湘西的匪患,异常之猖獗,军情可谓紧急。
  由于物资准备充足的缘故,五日后,玉柱便带着新军,和康熙特旨配备的三十门子母炮甲,浩浩荡荡的向南边进发了。
  兵部规定,大军出动之时,每日顶多只能走一程。
  这个一程,指的是,上一地和下一地之间的距离。
  换算下来,大约就是每天三十多里,顶多四十里地的样子。
  朝廷的军法森严,规定了每天只能走一程。中途,只要联系不上玉柱了,下一程的官员,就必须派出八百里加急,向朝廷示警。
  这个时代,由于官道异常曲折的缘故,从京城到长沙府,大约三千五百多里地。
  也就是说,带着兵马行军的玉柱,最快也要走三个月,才能抵达长沙府城。
  没办法,刚刚过了正月十五不久,大运河依旧处于封冻状态,既无法运兵,亦无法运粮,只能靠车马和双腿行军了。
  出了直隶之后,玉柱就不再坐八抬大轿,而改为乘坐马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