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色文学 > 穿越历史 > 骗了康熙 > 第309节
  玉柱作为内务府总管,保障御驾队伍的物资供应,责无旁贷。
  可问题是,怀柔县的地理位置较偏,人烟远没有大兴县和通州那么的稠密。
  人少,也就意味着,种菜的人少。
  毕竟,北地的税赋,都是以粮食产量来计算的。只有江南地区,才可能用桑麻丝来代替田赋。
  玉柱是老官僚了,也知道,怀柔县的为难。他提出的解决方桉是,征收县里大户自种的菜,供应御驾的所需。
  正在扯皮的时候,小太监来传了旨,玉柱就骑马赶到了康熙的御辇外边。
  “嗯,你很擅练兵,又有实际战果,骁骑营也交给你来练。”康熙这话一出口,玉柱连连摆手,吐着舌头说,“老爷子,不瞒您说,我现在已经是百事缠身了,再加个骁骑营,晚上没办法拥美高卧了。”
  魏珠低着头,不敢吭声,他心里却明白,敢在万岁爷跟前这么说话的,也就是玉柱了。
  康熙被玉柱气笑了,骂道:“你个泼皮无赖货,当着我的面,也敢混说?”
  玉柱在康熙跟前,一向是敢作敢为,他低着头,说:“老爷子,您就放我轻闲一段日子吧?您瞅瞅,咱们满洲旗下的大户人家,哪家的阿哥,比我还累?”
  康熙眯起两眼,仔细一想,玉柱这话还真没说错。
  上次,玉柱就当面说过怪话,起的比鸡早,睡得比狗晚。
  撇开这事后,康熙又问玉柱:“我听说,你把准部的妾带着来了?”
  玉柱一听就懂,康熙没想明白,他为何带了个长腿的丑妾来了。
  其实呢,康熙当时赏妾的时候,也没多想,只是随口就赏了。
  现在,玉柱不带着美人出来,却带着丑妾来了,这又是闹得哪一出?
  这个就是审美观的偏差了。
  如今的京城里,旗人们逐渐汉化。而汉人官僚士大夫们的审美观,以娇小玲珑和缠足为美。
  康熙曾经三次下旨,禁止缠足!
  但是,天威却震慑不住缠足之风的愈演愈烈。
  甲之砒霜,乙之蜜糖。
  吉力娜扎的美,玉柱也知道,和康熙是解释不通的。
  “不瞒老爷子您说,富察氏和曹佳氏彼此看不太顺眼,我也很头疼啊。”玉柱说的是部分事实,只是有所夸大罢了。
  “嗯,把勇锐营调近一点,到朕的身边来。”康熙这么一吩咐,玉柱瞬间秒懂了。
  谁说皇帝不好面子?
  和拖拖拉拉的八旗兵队伍相比,老皇帝接见蒙古王公的时候,身旁站着精神抖擞,队列严谨的勇锐营,嘿嘿,恩赫阿木古朗汗的威仪,简直要爆棚!
  按照康熙的吩咐,玉柱把勇锐营的将士们,调动到了三等侍卫们的外围。
  套句老话说,玉柱的手下,和老皇帝挨得这么近了,也算是获得了康熙的极大信任。
  这主要是,勇锐营上次立下护驾大功,整体抬为汉军旗后,就算是大清的自己人了。
  旗籍和民籍,一字之差。但是,无论是待遇,还是信任度,却有如天壤之别。
  自己人,和外人,怎么可能相提并论?
  这个时代,由京城到热河避暑山庄,大约五百里地。
  御驾出行,在顺治朝的规矩是,日行三十里。
  到了本朝,由于康熙是马上皇帝,他要求的是日行五十里,才许扎营歇息。
  途中,勇锐营用午膳的时候,康熙来了兴致,叫玉柱陪着过去看看。
  别人的兵马,用膳的时候,都是东一撮,西一堆,完全没有个章法。
  勇锐营的官兵们,全都整齐的坐成五排,大家手里拿着大海碗,大口大口的狼吞虎咽。
  康熙走到近前,玉柱想下令大家跪迎圣驾,却被康熙摆手制止了。
  “天大地大,用膳最大。儿郎们用膳的时候,你让他们把饭碗搁到黄土里,岂不是要骂我么?”康熙可不是长于深宫妇人之手的皇帝,他很了解基层官兵的心思。
  皇帝出行,照例要黄土垫道,将士们要行礼,就必须把饭碗搁进厚厚的黄土里了。
  玉柱估摸着康熙是真心不想打扰大家,也就没有节外生枝的叫大家行礼了。
  康熙一边走,一边看,直到伙夫们的跟前,才停下了脚步。
  “嗯,你小子就是鬼主意多,这么大的灰尘,居然想出了盖几层白棉布遮灰的好招儿。”
  康熙看得很清楚,伙夫们跟前的饭缸和菜缸之上,都有罩着白色棉布的木制框架。
  没人来打饭的时候,下垂的白色棉布,正好隔开了黄色的尘土。
  官兵们来打饭菜的时候,伙夫就把手伸进白棉布里去,快速的盛了饭菜。
  这么一来,饭菜沾上一些灰尘,固然必不可免。但是,却比别的队伍里,少了九成五以上。
  想象一下,漫天黄土的情况下,别的队伍都是露天打饭,并且是一口饭菜,一口黄土。
  那个滋味,不知道有多酸爽呢?
  玉柱的队伍呢,战士们的手里,都有一块大白棉帕子,足够盖住粗瓷大碗。
  康熙看得很清楚,一个黑脸的汉子,用快子扒了一大口饭菜,咀嚼的时候,顺手就用白棉帕子盖住了手里的饭碗。
  灰尘不可避免,但是,的确是少得多了。
  “嗯,你确实很用心了。此法甚妙,应该推广到全军。”康熙频频点头,大加赞赏玉柱的肯花心思,善待部下们。
  玉柱心想,即使推广了,效果也肯定不可能好。
  因为啥呢?
  本质上就不同。
  除了玉柱之外,谁会把普通的兵丁,当成军官来培养?
  谁又会把大头兵们,真正的搁在心里去,急他们之所急,想他们之所想?
  勇锐营的战士们,再怎么精锐,也有两大天然的缺陷:一是人数少,一是没有火炮。
  精通军事的康熙,看得很清楚,玉柱手底下的嫡系人马,充其量也就是一千二百多人而已。
  这么点人马,不可能翻天。
  再说了,步军统领衙门里的派系林立,玉柱奉旨办差,肯定指挥得动。
  若是,玉柱别有所图,八旗步军营,就不可能听他的摆布。
  更重要的是,玉柱不仅是康熙母族的晚辈,更是康熙一手提拔起来的纯臣。
  晚年的康熙,举目望去,亲儿子们皆不可信,满洲勋贵们大多是老八的人。
  京城里的兵权,也只有交给忠心耿耿的玉柱或是隆科多,他才睡得安心。
  十余日后,康熙的御驾,抵达了热河行宫。
  按照原来的计划,玉柱手下的勇锐营,应该驻扎在行宫的外围的中段,再外侧就是热河的八旗驻军了。
  只是,计划没有变化快,康熙临时改了主意,勇锐营就被安置在了行宫的东便门外。
  东便门,距离康熙日常起居的万壑松风殿,直线距离不超过三里地。
  只要有变,勇锐营转瞬即至,可以十分快速的护驾。
  玉柱心里明白,康熙这是一朝被蛇咬,十年怕了井绳。
  上次,热河总管阿进泰,带着数千蒙古精骑,偷袭畅春园的阴影,肯定不可能这么快就过去的。
  高处不胜寒的康熙,其实非常之孤独和不安。
  至高无上的皇权,太过诱人,康熙不闭眼,肯定是不可能交权的。
  饱读史书的康熙,比谁都清楚。太上皇,不仅处境尴尬,而且,心里上的落差实在是太大了。
  康熙都到了热河的行宫,可是,有几位蒙古的郡王,却没有亲自来迎接,而是派了儿子前来。
  嘿嘿,康熙是什么人?
  这些蒙古的郡王们,不是明摆着告诉康熙,他们的心里有鬼么?
  只是,康熙丝毫也没有急,他和蔼可亲的说:“只要你们的阿玛们来了,就还是大清的忠臣。”
  心里有鬼的那几个蒙古郡王,他们的儿子们,都被康熙打发了回去。
  康熙让他们回去做父亲们的思想工作,不要怕,只要来了,朕既往不咎!
  第349章 月季
  “奴才等恭请恩赫阿木古朗汗圣安!”
  硕大的金帐前,康熙接受了蒙古王公贵族的集体朝拜。
  恩赫阿木古朗汗,是蒙古主要的黄金家族血脉,集体给康熙上的尊号。
  这个尊号,蒙语是平和宁静之意,也是汉语中康熙的意译。
  “伊立。”康熙故意说了满语。
  不过,他年年来草原上巡狩,蒙古人也听得懂,这是叫起之意。
  等康熙升座后,招手叫过了玉柱,让他陪侍于御座的左侧。
  原本,蒙古人就在揣测,哪来这么年轻的红顶子大员?
  康熙把玉柱叫到了身边,蒙古人就算是再傻,也都明白了,必是阿木古朗汗身边的年轻宠臣,玉柱是也。
  和硕达尔罕亲王衮布,仗着父祖辈为大清立下了赫赫战功,壮着胆子开玩笑说:“皇上,您身边这位年轻人,长得真漂亮,若是叫我家的小郡主看见了,肯定会追他到天边的。”
  衮布的身份异常显赫,他不仅是科尔沁左翼中旗札萨克和硕达尔罕亲王,还是哲里木盟首任盟长。
  科尔沁左翼中旗的另一个世袭亲王,卓礼克图亲王,自太皇太后驾崩之后,就仅仅是个虚爵罢了,并无太大的实权。
  这主要是,第一代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,仗着太皇太后的势,显赫得过了头,差点把大清的皇宫,变成了蒙古女人们的后花园。
  衮布曾在御前行走多年,他还是和硕裕亲王福全的五女婿,脑袋上顶着和硕额附的名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