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来到客厅,发现餐桌上放着一个倒扣的盆。
  顾倾城知道,这应该是顾母给她留的早饭。
  顾爷爷顾奶奶身体不好,可他们不愿在家里带着。
  顾爷爷回去村委会门口,跟一群老头老太太下象棋、打纸牌。
  顾奶奶呢,更心疼儿子,会去小饭店,哪怕干不了重活,也能给儿子儿媳妇搭把手。
  此时的顾家只有顾倾城一个人。
  按照原主的记忆,来到简陋的浴室里,找到自己的洗漱用品,顾倾城刷牙、洗脸。
  然后,她回到原主的小房间,从书桌的抽屉里,拿出一瓶神仙水,一瓶海蓝面霜。
  咳咳,这些也都是邹凯送的。
  对于白领来说,都是奢侈品了。
  更不用说一个月只有六百块钱生活费的大学生了。
  顾倾城简单的做了护肤,看着原主珍重的藏在抽屉里的高档护肤品和名牌化妆品,挑了挑眉毛。
  原主,就是在这些“礼物”中,慢慢从骄傲变成了卑微啊。
  “傻姑娘!”
  顾倾城再次在心底叹息了一声。
  没有化妆,顶着一张纯素颜,顾倾城回到客厅。
  来到餐桌前,拿开倒扣的盆,露出一盘油条和一碗豆腐脑。
  顾倾城伸手摸了摸,发现豆腐脑的碗,还带着些许余温。
  她坐下来,开始吃饭。
  油条不热了,但还酥脆。
  经典的糖油混合物,确实能够给人带来满足。
  豆腐脑是标准的北方做法,有麻汁酱、有辣椒,还有本地的韭菜花酱。
  吃起来,辛辣咸香。口味略重,却让人胃口大开。
  顾倾城吃了半根油条,喝了一碗豆腐脑,原主因为保持身材而饿小的胃瞬间被填满。
  顾倾城将东西收到了厨房里,然后围着客厅转了一圈。
  原本客厅的面积就不大,对于自建房来说,二十来个平方,已经算是窄仄了。
  顾父还分出去了三四平方,显得客厅更加狭小。
  一个大背头的电视机,电视机下面是电视机柜。
  柜子里放着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。
  一组中式的联邦椅沙发,沙发垫子上套着大红团花的沙发套,看起来乡土气十足。
  还有一个餐桌,以及两把餐椅,角落里还堆着几张路边摊常用的塑料凳。
  ……整个客厅,唯一还能称得上“现代化”的东西,就是角落里的一台电脑。
  液晶屏、台式机!
  是原主刚刚考上大学那一年,顾父用升学宴收到的礼金卖的。
  不是品牌,而是组装机,也花了四千多块钱。
  这可是零几年啊,省城的最低工资也才六百元一个月。
  四五千块钱,已经是顾家全家两三个月的生活费了。
  这个年代,已经有了智能手机,就在去年,水果一代横空出世,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。
  但,跟十几年后,一部手机就能走遍全国的状态,还是没法比。
  介于2g和3g的网络不支持啊。
  所以,对于刚考上大学的大学生来说,电脑还是非常重要的。
  当然,条件好些的,会买笔记本。
  而顾家呢,就只能先买个组装机。
  用顾父的话来说,“幸亏咱闺女考上了s大,每个周末都能回家。”
  “要是用电脑的话,回家就能用!”
  另外,儿子读高中,要是需要查资料,也能用得上。
  这可比买笔记本,被女儿带去学校强太多。
  当时听了父亲的话,原主也觉得有道理。
  她还没有进入到大学,没有看到某个舍友用的价值一两万的笔记本。
  没有攀比心,也就不知道自卑。
  但经过一年多的大学生活,原主再次看到自家这台组装机,就忍不住生出了嫌弃。
  “……”顾倾城已经懒得叹息了。
  她打开电脑,开始拨号上网。
  网速跟后世,肯定是没法比。
  不过也比之前的电话线上网,进步了许多。
  顾倾城开始打开各大门户网站,浏览各种新闻。
  虽然在上个世界,顾倾城活到了二零二几年。
  但,那时的她已经八、九十岁了。
  饶是她聪明,随着身体机能的退化,她的大脑和思维也有些跟不上时代。
  同样的时代,在老年人和年轻人的眼中,是不一样的世界。
  重新回归年轻人,顾倾城再次查看这些网络新闻,就有了全新的感觉。
  她的大脑也能飞快的运转。
  她浏览了一些时政新闻,又看了看文娱方面的八卦。
  《明朝那些事儿》,明年,明史热等词汇,被顾倾城重点关注。
  原主是学汉语言文学的,除了中文系很适合美女外,也是因为原主爱好文学。
  从小就开始看四大名着,小学时就参加各种征文竞赛。
  什么新概念、什么韩寒、郭小四,原主都非常推崇。
  中学时代,她还在读者、青年文摘等一些杂志上刊登过作品。
  算得上一枚小才女。
  最近几年,网络文学开始兴起。
  原主也开始尝试……
  第255章 贫穷贵公主啊(五)
  不过,许是跟性格、时代环境等因素有关,原主喜欢的文学类型,更偏向于“文摘体”。
  写个缠绵悱恻的爱情小品,或是来个怅然若失的民国小文,文字优美、委婉哀叹,透着文青的多愁善感。
  “不够大气啊!”
  顾倾城找出原主喜欢的几个网站,找到了原主的作品,细细阅读,发现原主的文笔极好,行文流畅,措辞细腻。
  这样的文,很容易被人指责“无病呻吟”、“矫揉造作”。
  不能说“难登大雅之堂”吧,但肯定不利于出名。
  不说传统的出版了,就是跟当下流行的网络文学,也完全不是一个类型!
  当然,顾倾城也写不出修仙文、种马文、退婚打脸之类的爽文。
  不过,可以写得更恢弘,更大气一些。
  比如,跟风《明朝那些事儿》,写个历史类的小说。
  顾倾城作为一个饱读诗书、才华横溢的世家贵女,不管是历史知识,还是文学素养,都是顶级的。
  她进入到某涯论坛,找到煮酒论史的版块,开始看一些历史类小说的连载。
  话说自从明朝火了之后,很多历史小说家都开启了连载模式。
  唐朝那些事儿、清朝那些事儿……
  各个朝代的那些事儿,也都被小说家们讲了一个遍。
  顾倾城一目十行的看着。
  足足过了两个小时,她才算是把当下流行的文风,以及大火的题材都了解清楚。
  她开始构思。
  其实,不用刻意去虚构,她把自己的故事写出来,都能成为一部剧情曲折、有血有泪的作品。
  而她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,对于历史人物的了解,还有各种文献的精通,写个小说,对她来说真是信手拈来。
  打开文档,顾倾城开始噼里啪啦的敲击键盘。
  拥有原主的记忆,顾倾城对于打字、上网这些都还算熟悉。
  有了短暂的适应过程,顾倾城就彻底掌握。
  “两元两元……你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……所有商品只要两元……走过路过不要错过!”
  城中村的街道上,又开始响起了两元店的吆喝声。